四、全面落实国家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
传统氮肥市场将进一步萎缩,氮肥行业对无烟煤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减少,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产业对化工烟煤需求增长。煤炭工业协会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2019年煤炭消费量预计与2018年基本持平、略有减少。无烟喷吹和烧结煤方面,钢厂利润空间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用钢需求或将不如预期般强力拉动,钢厂生产积极性将同比降低,同时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限产愈演愈烈,个人预计2019年钢材企业将难保持2018年高产态势,无烟喷吹、烧结煤需求和价格或将随钢材产量和利润空间萎缩而降低,但在焦煤、焦炭高位价格支撑下很快寻得触底支撑,其次,环保治理使得地方矿井和洗煤厂生产和运输受限,市场喷吹煤供应同比减少成为较大概率事件,喷吹煤供应进一步向主流煤企集中,有利于喷吹煤市场应对市场下行做出一致性行动,避免盲目价格竞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6%-6.5%,比去年6.5%左右的目标有所降低,经济增速放缓对能源需求拉动作用减弱。同时,随着多个省市煤炭消费减量行动计划及蓝天保卫战散煤治理行动深入落实,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民用煤市场煤改电、煤改气深入推进,煤炭市场需求总容量逐渐萎缩。四是全国煤炭供应继续增长,全年呈现出前紧后松、逐月增量且略显宽松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但2018年降价部分基本全部由电网承担,2019年降价部分再继续由电网全部承担估计存在较大争议,电网较可能向电厂转部分降价压力,因此,此将大概率引导电煤价格中心继续小幅下移。国家提出减税降费的基本点并不是要提升制造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利润水平,而是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经济活力,促进产业链优化发展,进而做强做优。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输配电价并未区分接入价和共用网络价,而且电厂和大型用户在接入共用网络时承担的输配电价仅按电价等级区分。
面对当下的电力经济运行格局和电煤供需现状,煤电企业如何爬出亏损泥潭,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增强火电活力和竞争力,不少常规发电企业正积极谋划煤电新布局,重新瞄准煤电一体化,并以特高压输送通道起点为依托,通过多能互补模式与风光打捆,实现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告诉记者。对此,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表示认同:煤炭的出路在发电而非散烧,而发电基本不会在东部增量,只能在西部通过特高压外送,获得东部高电价的市场。因此,不同距离的电厂或大型用户之间容易产生交叉补贴,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电力资源错配,从而难以判断电源到底应该建在坑口附近,还是位于负荷中心附近。
受区域、用电高峰等因素影响,某些情况下,网间购电更便宜,比如蒙西电网这两年窝电,华北网或山东网向蒙西买电,比直接向电厂购买更划算。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外来绿电通过特高压通道大量涌入用户侧市场,可能会打破落地端发电企业的平衡状态,用户侧市场、电网方面、供给端市场三方利益都需兼顾,才能实现共赢。
而在市场交易条件下,如果落地费用一样,转网输送相当于多了一次转手。对此,业内专家谷峰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是陕西锦界府谷电厂、山西阳城电厂的升级版。在2018年亏损面接近50%的背景下,亏损求生可能仍将是2019年,甚至未来几年内全国火电企业集体面临的难关。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近几年,大部分煤电一体化项目在煤电大面积亏损的状况下,能够保持盈利。
这是上游燃料价格高位、下游输出通道受阻的一种联合自救行为。一体化更具竞争力长期以来,煤电顶牛困局难解,发电企业受制于口粮,一度加快煤炭自给,布局煤电一体化项目。现在煤电基地建设与5年、10年前不同,一定要与外送输电相结合。这个现象说明,煤电优化发展,还是要紧靠资源。
2017年3月,华能内蒙古魏家峁电厂试运行,该电厂紧挨储量约10亿吨的露天煤矿,经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线路输送至京津冀地区。跳出目前输配电价核定机制,发电企业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说,发电企业拥有了自备网,效率大大提升。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公开信息显示,山西于2017年试点煤电联营一体化,并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电一体化企业,其煤矿和洗煤厂可就近接入配套发电厂,部分剩余电量还可参与市场交易
专业领先,抢占科技创新新高地漫步在河北省内城市街头,经常能看到标注着石煤商标的环卫车在马路上忙碌不停,扮靓着城市环境。目前,华北制药梯次化的产品研发结构基本形成,在研项目200余个,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2个。2018年,冀中能源集团获专利授权68项,《煤矿水害防治微震监测数据采集规范》河北省地方标准获得批准,《煤矿水害防治微震监测数据处理规范》地方标准列入河北省计划,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人人是创新主体,岗岗是创新平台的理念在冀中能源集团日益深入人心,岗位创新在许多单位已蔚然成风。而这些新功能环卫车正是由一家煤矿机械企业研发生产的。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集中各类人才开展技术研究,为冀中能源集团参与国家及行业的战略研究、产业规划、标准制定、信息分享、前沿技术探索、先进技术引进、领先技术合作及国际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完善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2017年6月,冀中能源集团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整合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开启了全员双创新的征程。未来,冀中能源集团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凝聚科研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在14个煤矿推广应用,2018年留巷近9000米。而由冀中能源张矿集团自主研发风电机组换油车、偏航制动器等高附加值配套服务产品,与20多家风电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辐射承德、黄骅、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创新发展的推动器。
超高水普通支架开放式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在邢东矿顺利进行开放式超高水充填,大幅降低了吨煤充填成本。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全球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
冀中能源集团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整合河北煤科院、石家庄设计院和各子公司技术中心等内部资源,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搭建起集团层面的战略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重点推进煤炭产品提质增效、新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重大灾害治理等科技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冀中能源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找准孵化器新高地动力源三个撬动创新的支点,构筑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汇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8年,冀中能源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授权专利68项,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80%以上。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看似貌不惊人的环卫车竟然撬动了一个亿元级新市场,成为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重新焕发生机的灵丹妙药。
着力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双创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这次科技资源整合,构建了由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专家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为咨询层,企业技术中心办公室和创新发展研究院为管理层,各子公司技术分中心及科研院所和专业研究机构为研发层的多层联动的科创新组织体系,使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整、更加顺畅、更加高效,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我们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目的就是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形成新的增长极,实现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这也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所系、发展所需、机遇所在。齐名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成果268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循环综合创效近亿元,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017年冬季,冀中能源井矿集团熔盐储能项目中试成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低熔点混合熔盐及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并在特种熔盐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产品。创客匠心,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先进事迹先上中央电视台,再上《人民日报》,真是了不起啊。煤矿生态保护性开采技术在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安徽等省区10余个矿区应用,每年采出三下煤炭资源300多万吨、减少矿井涌水量650万吨。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通过有效集成大众创新资源和员工智慧,积极打造共创空间和创客文化,职工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非常普遍,很多职工的科技创新成果还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使创新迎来了满园繁花,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截至目前,已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317项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田权创新工作室从2010年成立至今,完成创新成果40余项,小改小革87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1项。
冀中能源集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抢占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生产集约化自动化、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材料、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技发展新高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煤矿充填开采、防治水技术行业领先,国内独家产品注射用蜂毒实现上市销售,熔盐储能项目开启绿色供暖新模式,风电换油车和风电机组偏航制动器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